订单查询
首页 教育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大小:18.12 KB 发布时间: 2022-09-30 10:53:07 ** **
下载文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欢迎阅读和借鉴。

【篇一】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折.腰(zhé)鲜妍.(yán)妄.想(wàng)悄.无声息(qiāo)

B.冠冕.(miǎn) 惊骇.(hài) 亵.渎(xiè) 眼花缭.乱(liáo)

C.枉.然(wǎng) 瞥.见(piě) 窗棂.(líng) 铮.铮作响(zhēng)

D.积攒.(zǎn) 憎.恶(zèng) 坍.塌(tān) 孜孜.不倦(zī)

(解析:A.“悄”应读作“qiǎo”;C.“瞥”应读作“piē”;D.“憎”应写作“zē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嘶哑天骄言不及义相得益章

B.呢喃阴翳强聒不舍根深蒂固

C.灰烬脏物一意孤行李代桃僵

D.飘逸妄想断章取义富丽堂黄

(解析:A.“章”应写作“彰”;C.“脏”应写作“赃”;D.“黄”应写作“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

A.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成熟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是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不是随机应变、老奸巨猾。

C.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新举措扩大内需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D.一般来说,年轻时常常自命不凡,进入中年以后,比较老练了,也就会有自惭形秽了。

(解析:A.“不可名状”比喻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与语境不符;B.“随机应变”是褒义词,与语境不符,可改为“见风使舵”;D.“自惭形秽”的意思是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与语境不符,可改为“自知之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解析: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搭配不当,将“突破”改为“实现”;D.否定不当,去掉“不”。)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1)我们要丰富自己的思想情趣,提高文学________和鉴赏能力。

(2)小习惯改变大地球,爱低碳________新时尚。

(3)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山水田园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________的心境。

(4)只有努力钻研,勤奋思考,________能对所学内容知其所以然。

A.素养表现淡薄才B.修养表现淡泊就

C.修养彰显淡薄就D.素养彰显淡泊才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C.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A.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解析:B.拟人;C.比喻;D.设问。)

8.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C)

①好诗词,如这样简洁却充满无穷张力的精神结晶,是最能与时间之盾抗衡的矛。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四顾茫茫,感受到的,是一种广阔时空下的孤独感。

③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再孤独,让这首诗拥有无数拥趸。

④诗却因这种“空前绝后”,吸引着源源不尽的来者。

⑤诗人的目光,贯穿时间这条长线,悲怆于既见不到“古人”,也见不到“来者”。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①C.②③⑤④①D.①②⑤④③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A.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C.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禽鸟乐、太守醉,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D.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解析:C.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禽鸟乐,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10.下列关于《水浒传》相关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D)

A.《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

B.《水浒传》中有多位打虎英雄,其中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是武松。

C.《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也是“义”。

D.《水浒传》中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封了马军五虎将,他们分别是: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将呼延灼、小李广花荣。

(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1.(1)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5)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6)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7)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

二、阅读与理解(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一)古诗赏析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第12题。(共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2分)

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诗的首联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谪的愤慨心情。

C.诗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振作。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了什么哲理?(3分)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1分)。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分)。

【篇二】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冠冕(guān) 凝望(nín) 日星隐曜(yào)  抽丝剥茧(jiǎn)

B.积攒(zhǎn)濡养(rú) 山肴野蔌(sù) 锲而不舍(qì)

C.麾下(huī)谪守(zhé) 李代桃僵(jiāng)觥筹交错(gōng)

D.矗立(zhù) 阴翳(yì) 琼楼玉宇(qióng) 伛偻提携(lǚ)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亵读   劫掠   言不及义   疲惫不堪

B.贸然广袤形消骨立不知所错

C.腐烂聘婷扭捏作态金戈铁马

D.宽宥汲取附庸风雅自吹自擂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本清末民初的线装书,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B.在龙门石窟文物艺术珍品的倒卖中,他是丰功伟绩的操盘手。

C.这些民居,有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有的是木质的楼阁,有的点缀着亭榭……美观而宜居。

D.40年前恢复高考之初,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就是流行的时尚,手表、皮鞋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来”,葫芦借指“福禄”等。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笑对失败,你会收获别样的人生。失败是人生的熔炉,它可以把人烤死,也可以把人变得坚强自信。面对失败时的心态尤为重要。若是你不战自败,那你就彻底陷入失败的沼泽中了。此时,你输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雨打梨花,飘零落地,但落花不会因为你的多愁善感而重上枝头;__________________失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经受夭折的玫瑰。遭受台风的花园尽管使人无奈,但它却有无限的幽香。

(1)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文默写。(8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4)《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国土的热爱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8分)

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感受阅读之美”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做调查】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写出其中一点。(2分)

××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一览表

类别

年级  

课外阅读内容

学生人均用于

文学名著科普读物中外故事

课外阅读时间

七年级35%19%46%8.5小时/周八年级45%21%34% 6.2小时/周九年级61%25%14% 2.2小时/周注:表中百分比是指阅读某类作品的学生人数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邀评委】班级将于11月15日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的读书心得分享”主题演讲比赛,想邀请学校的李老师担任评委,作为班长,你如何在电话里邀请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荐名著】请你在下面几部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部,推荐给大家,写出推荐理由。(100字左右)(3分)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诗选》 《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①从事教育事业将近10年,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惑着我:“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②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学毕业文凭甚至更高学位者,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相反的,有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不少人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或是师从名家的人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些没有进入名校或从名师的青年,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③经验表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基本上不决定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不决定于学校和老师的名气,不决定于物质条件的优劣,只决定于他自己。

④决定于他有无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立大志者方能成大事,孜孜以求者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⑤决定于他是否爱读书。凡杰出人才都酷爱读书,将读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年少时就热爱读书,四处借书抄录阅读;成名后,他依然以读书为乐,读书伴随他的一生。

⑥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自学能力。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就是典型例子。赫胥黎8岁才开始启蒙教育,只上过两年学,他完全靠自学精通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并获得过英国皇家奖章,还担任过伦敦大学的校长。张舜徽一天校门未进过,完全通过自学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当今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使获取教育信息更便捷,为无师自通提供了更大空间。

⑦决定于他是否能文理兼修。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通人”在古代指的是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人;在今天则指文理兼修、博古通今的人。诺贝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和精通五种文字的翻译家。很多人只关注罗阿尔德·霍夫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却没有注意到他同时还出版了多部诗歌集和散文集。文理兼修使他们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子,都要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厚实的文理知识的基础。

⑧决定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明确并做到以上几点,是大有裨益的。

(有删改)

8.从全文看,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⑦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为第④段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蒸饭匠

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做好时,许多人都围在院子里的一个蒸饭的大木桶前。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盛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地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蒸。”我扒了一口米饭,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木头的香气渗进了每一粒米,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被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

饭后大家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诀窍。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米饭快见底的木桶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筛子是他特地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桶,透气。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天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吃光了。

第二天,我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姓孙,是溧水沙河村一带的人。问到他的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他竟然还能独自蒸几十斤的米饭。他说他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蒸过,但直到60岁退休了,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做礼拜的时候,他也做。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教堂蒸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

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的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最让人感到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

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盲人听,至今,他还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学算账、学习怎么蒸饭,都是自己摸索出的规律,而规律来自一样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

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谈话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式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是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爷爷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共鸣。

离开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锅和木桶,放到了三轮车上。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位蒸饭的老人。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1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除了写老孙,文中还写了葬礼上的众人和厨师,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老孙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
0.035810s